记者 闫桂花
破解“内卷式竞争”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1月8日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专家强调,地方政府在导致“内卷式 ”竞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应从制度建设 、税收等角度改变政府行为 ,建立“有为政府”的合理边界 。
“内卷”这一社会流行语,在产业层面的表现是低价、同质性竞争、低利润、模仿剽窃 、过剩产能等,甚至逐步固化成为“囚徒困境”式的“竞次竞争 ”格局(race to the bottom competition)。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卷”层出不穷 ,有些“内卷式”竞争甚至已经影响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乃至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继去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之后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各级政府竞相实施的以财政资金补贴为主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培育扶持政策等手段 ,是导致中国多数行业‘内卷式’竞争机制产生的核心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在此次CMF论坛作主旨报告时说。
他指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绝大部分的省份和地区在制定“十四五 ”规划时 ,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在这种情境下,地方政府后续就必须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来加快招商引资,以此培育扶持本地这一产业。甚至一些经济落后、缺乏要素禀赋条件的地区也如此 ,完全没有考虑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条件 。
张杰表示,地方政府针对企业实施各类巨额财政补贴,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 ,使得大量国有资本 、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快速进入到政府引导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使得长期经营不善或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得以生存,最终结果必然会干预和扭曲正常市场竞争机制 ,导致很多企业不能正常的破产退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补充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在过去一些地方大项目招商引资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卷,你三免两减半,我就五免两减半 ,针对一些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的主体竞争,不仅牺牲各种要素投入的报酬,牺牲了国家利益,而且使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很多县市开发区负债占到全市或全县负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实际项目投入的边际收益经常为负或等于零。”
“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招商引资行为不仅使利益过多流入资本所有者,而且滋长了各种各样的获取项目获取利益的群体一拥而上,产能过剩。 ”刘志彪说 。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从财税角度对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背后动因进行了解释。他指出 ,我国的税收原则是生产地税收原则,注册地在哪里,生产在哪里 ,税收就在哪里。这一原则使得中国经济必然出现地方政府重供给、重生产,对需求重视不够,于是就会出现供需失衡 。
另外 ,他认为这背后也有政绩考核与政绩宣示的意味。“新能源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非常有限,财政需要补贴,而且拿不到多少的税收 ,但是通过干这件事情充分释放出一种‘我在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给我的指示要求’,通过这种政绩的宣示获取更大的利益。”罗志恒说。
对企业而言,当产业进入门槛不高时,竞争者可以在政府力量加持下突破门槛 ,导致有限的市场一下子涌入太多企业,由于供大于求,最后只能靠降价解决问题 ,恶性价格战由此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是受害者。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直到现在 ,还有地方政府用免费土地 、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来参与“内卷式”竞争,然而可惜的是, “内卷式”竞争的成果也并没有留给企业。比如 ,很多出口产品享受了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最后全都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海外消费者,甚至产品利润还没有补贴利润高 ,只赚出口退税的钱或者其他的钱 。
与会专家表示,要破解“内卷式竞争 ”,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有为政府”的合理边界。
张杰表示,政府要对由正向激励效应转向负向激励效应的各类产业政策进行重构式调整和改革 ,弱化和消除“内卷式”竞争的孕育和刺激机制体制土壤,这包括逐步取消地方政府以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为主的产业政策,全面确立和推进“有效市场 ”基础性作用等。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 ,尽快推进企业破产法和个人破产法领域的制度调整和改革,这个政策对我们从法律制度层面有效治理中国‘内卷式’竞争特别是某些行业‘内卷式’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是一个基础制度举措 。”张杰说。
从产业政策层面,张杰和刘志彪认为 ,现在的产业政策都在支持产业复制,这必然会加剧供需失衡、加剧内卷,因此 ,产业政策应该从支持产能扩张转向支持科技创新,尤其是前端的创新,研发创新前端的竞争比较激烈会加大技术进步。
从税收角度 ,罗志恒建议可以考虑将生产地税收原则改为消费地税收原则 。“按照消费在哪里,这个税就在哪里,地方政府的行为也是会有竞争的,但这就变成了不是招商引资的竞争 ,而是一种改善营商环境的竞争。”他说,“未来(如果)能从生产地原则转向消费地原则,或者其中一部分嵌入消费地原则 ,我想地方政府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滕泰则从供需的角度指出,政府要退出供给侧干预,不要参与“内卷式”竞争 ,而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决策观念到行为模式到奖惩机制上来推动 。
除此之外,滕泰认为“内卷式竞争”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文化因素。“竞争式内卷是不正常的现象,不仅仅是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也是不正常的文化现象 ,核心的核心是尊重人力成本。 ”他说。
【专访】滕泰:摆脱后发式增长模式是解决“内卷式”竞争的关键|界面新闻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持续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功能|界面新闻 · 快讯
电商平台“反内卷”,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2024民企大调研⑤|界面新闻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5年内部分一线岗位需求增长最快,人类技能依然是关键竞争核心|界面新闻 · 天下
发改委: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界面新闻
界面早报 | 国办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储能行业将召开防止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界面新闻 · 中国
券商APP大跃进:9家去年月均日活用户超200万,投顾业务成竞争关键|界面新闻
珠峰南坡门票要涨价36%,尼泊尔政府称将用于生态保护|界面新闻 · 天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