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4年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
年初至今 ,A股市场表现先抑后扬,随着9月以来多重利好政策释放,上市公司回购、分红热潮不断 ,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升,股市在政策转向驱动下演绎出振奋人心的“924 ”行情。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资本市场定调。展望2025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调整,A股走势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如何在波动中寻求稳定?哪些板块蕴藏投资机遇?
顶层定调 ,A股底部已完成
今年以来,新“国九条” 、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等政策举措密集发布,顶层设计对于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高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仍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会议指出,“稳住楼市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证监会指出,“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 、“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发展需求的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抓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等。
截至12月27日,上证指数年内上涨逾14%,深证成指年内涨超11% ,创业板指今年来涨幅超过16%。总体来看,2024年大小盘股走势分化,能源、金融、电信等板块相对抗跌 。
从资金面变化来看 ,近期投资者开户数大幅增长,两融余额明显上升。截至12月26日,沪深京三市两融余额合计达18809.75亿元 ,距离2015年的融资融券高峰1.9万亿至2.2万亿仅一步之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63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
复盘近期行情,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指出 ,增量资金是A股本轮上涨重要推升因素,从成交额和换手率来看,市场当下处于2015年之后9年来最为活跃时期 。
申万宏源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认为 ,“924 ”以来,A股资金供需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融资余额提升,反映交易性资金活跃度提升;二是被动基金规模扩张 ,与风格强趋势和主题活跃相互增强;三是中小投资者定价影响力提升,互联网平台共识成了新的投资案件来源。
站在年终岁尾的新节点上,多家机构认为 ,当前A股底部已经出现,资金流动性亦得到显著改善。近期来看,岁末年初中国股市有望走出一轮跨年行情;放眼明年全年 ,有机构认为,明年A股将盈利逻辑将从“政策牵引”逐步转向由基本面改善主导的“盈利牵牛”,2025年下半年 ,A股股指有望再度走强,行情最晚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 。
具体来看,展望2025年 ,中金公司李求索指出,A股市场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节奏上 ,2025年市场变化频率可能高于2024年,但振幅或收窄。今年底至明年初,仍处于政策发力的关键窗口期 ,预期变化或将对估值修复节奏产生影响,中期市场表现取决于业绩拐点确认和回升弹性 。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指出,中国股市底部已经出现 ,“转型牛 ”的条件正在形成。展望中国股市,岁末年初中国股市有望走出一轮跨年行情;但在地缘冲突风险升温的情形下,2025年春季股指料将面临阶段性的逆风与回摆 ,随着市场对经济与政策预期的企稳上修,2025年下半年股指有望再度走强。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9月以来的快速上涨只是未来马拉松行情的预演 ,展望2025年,A股当前正站在年度级别马拉松行情的起跑线上。国内的信用周期 、宏观价格、A股盈利都将迎来周期上行的新起点,A股的投融资生态、投资者生态 、产品生态也站上了全新的起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资金接力入场将是行情的主驱动,ETF将成为重要的配置工具 。
申万宏源傅静涛认为 ,当前仍是牛市“起手式”,分为两波行情。2024年底是第一波行情,以 924政策拐点 ,风险偏好提升为起点;以市场主要矛盾切换为国内外政策相对力量为终点,2025年开年可能只是震荡市。第二波行情最晚2025年下半年启动,反映2026年A股盈利能力拐头向上可见度提升 ,这可能是真正的大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 。
富国基金指出,对于A股,政策发力带来短期的心动 ,上市公司长期盈利向上才是长情的相守。2025年,A股将在预期和现实的碰撞中继续前行,或呈现“两阶段走”的节奏。第一阶段为明年两会之前 ,这一阶段仍是政策窗口期,A股的核心逻辑仍是“政策牵引 ” 。第二阶段为明年二季度后,是重要的政策成效验证期,若国内有效需求明显改善 ,基本面向上趋势确立,则A股的核心逻辑或将转向“盈利牵牛”,有望迎来“三碗面”的共振修复。
政策点题 ,科创、并购、消费蕴藏投资信号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 、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重磅会议透露哪些投资信号?哪些产业有望在明年持续受益?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2025年投资关键词在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强国 ” 。
方奕指出 ,看好产能周期有望触底的科技成长股,如半导体 、新能源、计算机信创、机械 、汽车,以及受益于财富管理与入市需求上升的非银行业;此外 ,地产困境反转,在“止跌回稳”目标下,地产政策有望持续放松,地产、建筑、厨电、家具受益;利率下降与地缘风险下 ,高分红仍有波段性的机会,如电信运营商 、铁路公路等;此外,在2025年 ,也看好具有产业趋势与商业机会的制造业与文化出海以及悦己型消费,看好港股互联网。
中信证券秦培景同样认为,2025年市场风格主导将由个人投资者逐步切换至机构投资者 ,在马拉松行情中,绩优成长、内需消费、并购重组将成为三条重要赛道。
其中,绩优成长方面 ,关注预期强化的自主可控主线,以及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机遇,如半导体先进制程及设备 、材料、零部件、信创为代表的核心供应链与卡脖子环节 ,以及AI终端 、智能汽车、商业航天三大领域 。并购重组方面,秦培景指出,可聚焦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两大方向。
华泰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以在年度策略中同样提及内需消费等领域。王以指出,关注现金流收益率较高的地产基建链、内需消费以及新能源等先进制造的估值修复机会。此外 ,亦可关注受益于利率曲线陡峭化的保险 、盈利周期或触底的医药 。
申万宏源傅静涛认为,向金融改革要回报,关注并购重组和回购注销的机会。并购重组鼓励政策持续催化 ,关注三类机会,一是,上市未果的科创企业 ,借同一实控人的上市平台变相上市;二是,央企资产注入,地方政府利用上市平台盘活资产;三是 ,基于产业趋势拐点的并购,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 ,先进制造,2025年有望迎来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的方向。市值管理指引落地,相较于现金分红,回购注销市值管理效果更直接 ,有望成为主流趋势 。
机构热议,AI 、新能源、TMT等细分赛道吸睛
据wind数据,年初至今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食品饮料 、美容护理、纺织服饰板块表现低迷,跌幅居前;银行、通信 、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电子五大行业涨幅领先。
展望2025年 ,多家机构认为,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偏低,关注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从机构提及的具体细分投资赛道来看 ,AI及相关硬件 、锂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餐饮和文旅为代表的大众消费等投资领域贯穿2025年全年 。
华安基金表示,流动性改善有望推动明年市场企稳回温,权益资产性价比显现 ,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内需消费等行业。具体来看,关注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新质生产力方向,TMT领域中,传媒 、自主可控、计算机、 AI硬件等仍有一定估值修复空间。同时 ,我国的优势产业如新能源(锂电 、光伏)、医药、军工等估值仍偏低,部分细分赛道未来仍有催化 。
中欧基金表示,看好消费和科技两个方向 ,更倾向于大众消费,如餐饮、旅游及乳制品 、服装等商品消费;科技行业中则关注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AI应用和硬件、机器人等领域。这些行业不仅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且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和技术壁垒。
广发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易威认为 ,2025年投资主要聚焦在价值和增长来源两个方向 。从价值角度关注两个板块,一是金融 、地产等顺周期板块,银行、保险、建筑 、有色这些行业的赔率都较高 ,但其中不同行业盈利修复的难易程度需要区分。二是电子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左侧,盈利与估值都存在修复空间 ,需要等待的是下游的新产品周期到来——AI赋能拓宽了产品的使用场景,能够刺激用户换新需求快速上浮。
易威表示,增长来源指的是能够切实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革新,目前认为人工智能还是最有希望的方向 ,譬如大语言模型在传媒、娱乐、教育 、科研等领域的“复利效应”就很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的布局方向,朱雀基金表示,“地产-财政-金融 ”的循环已经逐渐被“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所替代 ,新的循环正在形成,核心就是中国产业链升级 。
盘前机会前瞻|国务院重磅发布!冰雪经济再迎政策利好,这几家公司深度布局冰雪产业值得关注(附概念股)|界面新闻 · 证券
民营经济促进法期待二审,生态环境法典有望亮相|界面预言家㉚|界面新闻 · 中国
盘前机会前瞻|脑机接口赛道再迎政策利好!这几家公司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应用领域值得关注(附概念股)|界面新闻 · 证券
中金公司:国补政策利好落地,关注消费电子需求提振|界面新闻 · 快讯
IPO雷达|西安奕材拟科创板募资49亿元,报告期内尚未盈利|界面新闻 · 证券
港股明年怎么投?多家研究所预测盈利端继续改善,抓住结构性行业机会|界面新闻
海外科创团队拥抱“入华潮”,一大波优秀初创企业争相找机会|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 创业
王一鸣:短期政策刺激非长久之计,解决内生动力问题有赖经济转型|界面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